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东方焦点】第一届“东方勤早: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证据创研”学术年会论坛一“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18
字号: + - 14

2025年10月17日,第一届“东方勤早: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证据创研”学术年会论坛一“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成功举办。本会议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承办。

为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范式革新。本次论坛围绕“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的主题,聚焦中医药交叉学科研究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加快发展中医药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医药科研范式与诊疗模式重构,更新中医药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未来产业,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41_594.jpg

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了交叉学科高层次专家研讨会及中医药复杂系统循证理论及方法学培训班,同时发布了数智中医药相关成果,吸引了近100位中医药循证研究与数智中医药研究领域的专家、代表参加会议。北京大学软件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黄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副院长、华西医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中心主任孙鑫,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部学部委员杨健,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钮大文,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副主任闫桂英,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北京市中医药交叉研究所所长李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临床研究分会会长商洪才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本次大会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副主任靳英辉、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志聪、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徐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晓雨主持。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44_385.jpg

大会开幕式及成果发布会

论坛主席商洪才研究员在致辞中指出,在全力打造数智中医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医药事业正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从循证中医的坚实基石,到“数智中医+”理念的深入实践,发展动能日益强劲。此次会议以“数智赋能中医药循证研究”为主题,系统开展了从方法学培训到跨学科研讨的系列活动,展示了数智中医慢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化建设上的最新成果。标志着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正通过政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推动科研范式与诊疗模式深刻重构,为“数字中国”与“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高质量的中医药答卷。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47_397.jpg

商洪才会长致欢迎辞

在数智中医药研究成果发布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晨发布《健康之道:中医数智化望诊基层部署方案》,该方案依托团队发布的《数智中医基层诊疗机构的能力建设与服务指南》,通过集成面诊、手诊、体态、舌诊等多维信息的无感采集技术,在基层诊疗机构高效、精准地完成对患者健康状况的精准测量与分析。推广方案有助于赋能基层医疗水平提升、置换优质数据资源、以及探索数据收益的新分配机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研究员尤良震发布《中医药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发展应用研究报告》,报告立足数据要素的核心引擎作用,阐述了建设中医药可信数据空间这一新型基础设施的重大战略意义,系统规划了其建设路径,并从机制创新、数据集与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技术创新、应用场景驱动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以数据空间工程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医药向数智化跨越。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48_853.jpg

《健康之道:中医数智化望诊基层部署方案》成果发布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50_169.jpg

《中医药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与发展应用研究报告》成果发布

交叉学科高层次专家研讨会

在高层次专家论坛报告环节,北京理工大学杨健教授以《疑难肝病智能会诊大模型研究》为题,深入探讨多模态数据与智能医学证据体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助力智能化、规范化发展,并提升疑难病诊断及临床决策的精准度。北京大学黄雨研究员以《知识增强的医学大语言模型研究与应用》为题,展示了结合专业知识构建智能医学大模型的最新进展,系统阐述了知识增强的医学大语言模型研究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钮大文教授以《糖苷类化合物的合成》为题,聚焦于这一化学与药物研发中的长久挑战,汇报中展示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包括利用钯催化SN2糖基化反应,该反应通过独特的机理实现了C-O键的缩短和C-S键的延长,从而高效构建糖苷键;此外,还介绍了团队研发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糖基化试剂,这些试剂具有稳定、操作简便等特点。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53_136.jpg

杨健教授作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54_908.jpg

黄雨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56_764.jpg

钮大文教授作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数学所闫桂英研究员以《数学之于生命科学》为题,介绍如何利用数学工具解决生物和医学问题,展示数学在书写生命世界、开启生命科学研究探究生命奥秘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孙鑫研究员以《基于系统循证医学的中药疗效评价与精准治疗》为题,提出构建“系统循证医学”体系,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突破中医药疗效评价瓶颈,并分享在孕产妇与重症队列中应用相关中成药的研究实践,为现代中药研发与应用提供新路径。清华大学李梢教授以《大数据与AI时代的中医药创新发展》为题,阐明传统中药研发面临的巨大挑战,介绍了其团队在AI赋能中医药研发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温故而知新”的研究理念。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658_250.jpg

闫桂英研究员作学术报告(线上)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00_048.jpg

孙鑫研究员作学术报告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01_653.jpg

李梢教授作学术报告(线上)

本次会议培训班,聚焦智能化与复杂系统视角下的中医药循证研究新思路系统讲授中医药循证理论、方法学创新及实践路径。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郑蕊授课《中西药联用临床安全性评价的进展及思考》,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研究员邱瑞瑾授课《中医临床研究核心指标集研究现状、问题和对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靳英辉授课《基于循证医学理论的中医个体化诊疗决策制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研究员尤良震授课《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构建与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深圳宝安区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林丰夏授课《循证于“证”:“气荣生心”理论的现代生物学阐释与补气中药的纳米工程化探索》,武汉科技大学副教授徐雪授课《中医复杂系统研究-以AI中医手诊系统研发为例》。培训班通过理论讲授与案例解析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展示数智时代中医药复杂系统研究的最新成果与未来方向,为中医药循证研究提供方法学支撑和创新思路。

培训班授课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11_631.jpg

靳英辉教授主持开幕式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12_888.jpg

曾志聪教授主持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14_050.jpg

徐雪教授主持研讨会

微信图片_2025-10-20_101715_851.jpg

张晓雨副秘书长主持培训班

文/刘姝伶

图/会务组

审阅/曹俊岭 商洪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