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东方焦点】首届“东方勤早: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证据创研学术年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心脑血管疾病论坛”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1
字号: + - 14

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承办的“东方勤早: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证据创研学术年会”在秦皇岛召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的“心脑血管疾病论坛”专家汇聚一堂,分享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学术盛宴。分论坛开幕式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副院长扈新刚主持。

本次心脑血管分论坛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党委书记韩振蕴教授担任论坛主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副院长扈新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原副院长刘佳霖、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胡继强、东方医院脑病一科(神经内科1)主任李楠楠、东方医院脑病二科(神经内科2)主任金香兰担任论坛执行主席。

韩振蕴3.jpg

韩振蕴首先进行开幕致辞,她对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同时也表示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中医药在心脑血管领域从循证走向数智化。她希望,通过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共同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平台。

扈新刚1.jpg

扈新刚表示,本次大会主题是“证据创研”,意味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中医药的疗效和优势所在,希望汇聚各位专家的智慧推动中医药证据体系的完善与创新。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曹克刚主任医师在《补气扶正法在卒中防治中的应用》报告强调了中医药对中风病早期救治的显著优势。

熊兴江1.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熊兴江副主任医师分享的题目是《经方治疗急危重症》。通过真实案例,解析了经方在急危重症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症状的精准应用与显著疗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崔晓云主任医师表示熊兴江副主任医师以临床诊疗案例,有力印证了经方在应对现代急危重症中的独特价值与生命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付长庚教授作《基于数智融合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预警及中医药防治研究》分享,为降低房颤术后复发率提供了前沿、可行的中西医结合新策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阚国庆主任医师指出,此研究为房颤的精准预警与防治开辟了全新的、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与临床转化路径。

高铸烨1.JPG

于红波1.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高铸烨副院长以《活血化瘀防治心力衰竭的思路与体会》为题,围绕“活血化瘀”核心,系统分享了防治心衰的独到思路与丰富经验。

蔡英丽1.jpg

李楠楠1.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蔡英丽副主任医师分享的题目是《慢性头晕的诊治策略》,提出“病证结合,先辨病再辨证”的临床辨证模式。

李运伦1.JPG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部执行主任李运伦教授线上进行了《基于阳气亢逆创新病机的高血压病证结合诊疗体系的建立及转化应用》主题分享,为高血压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与诊疗思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贺立娟副主任医师表示李运伦教授分享的“阳气亢逆”创新病机理论推动了中医研究的深刻转化与应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二科(神经内科2)金香兰主任以《脑小血管病的中西医诊疗》为题,重点分享了脑小血管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与辨证论治的独特策略。

汤秀英1.JPG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汤秀英教授以《深耕·致远:秦皇岛胸痛救治体系的深化与拓展》为题演讲,重点介绍了标准化胸痛救治体系的实践成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秦皇岛医院王海涛主任指出,汤秀英主任用详实具体的数据,为区域协同救治提供了优秀范本。

扈新刚总结指出,本次论坛中,各位专家的演讲内容覆盖广泛、内涵深刻,学术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统筹组织与学术引领。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在更多专家及区域医疗中心的支持下,持续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向临床实践的坚实转化,助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图/黄舒恬

编辑/周丹袂

审核/扈新刚

审阅/曹俊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