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聚焦】薪火相传,针启光明——燕京韦氏眼科“眼病三联九针法”培训班圆满落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杏林嘉会,智者云集。近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的韦氏眼科“眼病三联九针法”培训班在京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新加坡的40余名学员齐聚京城,共探韦氏眼科流派针灸学术精粹。这场为期两天半的专业培训,以“理论+实操”的沉浸式培训,将中医眼科技艺传承落到实处,为眼病诊疗技艺的推广注入新活力。
精心筹备:口袋手册铺路,理论根基先行
培训班筹备阶段便凸显“实用导向”——每位学员均收到《针灸治疗眼病基础知识暨韦氏眼科针灸学习手册》。这本便携口袋书涵盖基础理论与实操要点,可随时查阅、反复研习,既实现“随手学、随时用”的编写初衷,更为后续临床观摩、实操训练筑牢理论根基,让学员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首日实训:门诊观摩+病房查房,解锁“病-证-治”诊疗逻辑
10月20日,培训进入实操学习阶段。上午,学员们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针灸室,现场观摩韦企平教授及孙艳红老师、夏燕婷老师的针灸操作,近距离感受“眼病三联九针法”的取穴精准度与手法细节;随后转场眼科病房,跟随韦企平教授开展教学查房。
查房过程中,韦企平教授结合典型病例,边演示针刺操作,边拆解诊疗思路,从“辨病”到“辨证”再到“施治”,层层递进讲解中医眼科诊疗逻辑,让学员对“病-证-治”一体化模式有了更具象的理解,打破理论与临床间的壁垒。

多元授课:外治演示+流派交流,传统技艺碰撞创新思路
20日下午,培训转入“特色外治法”专项学习。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尹可欣护士长及护理团队支持下,病房设置5个外治示范站点,集中展示雷火灸、梅花针、中药离子导入、中药膏摩等十余年特色疗法,学员以10人一组分组观摩,直观感受中医外治在眼病诊疗中的独特优势。
随后召开的燕京韦氏眼科流派各分站外治法交流分享会更添亮点:各分站代表如重庆中医院李慧丽主任和雷道希博士、甘肃中医药大学颉瑞萍主任、聊城市眼科医院王淑静主任、杭州市中医院李能副主任、广安门医院张婷婷医师、嘉兴市中医院张骏医师、长春中医药大学殷小艺医师、深圳中医院梁凌燕医师、曲阜市中医院王小昕医师等,先后分享了流派外治技术在地方的实践成果;陕西省中医院吴雪梅带来“五音疗法”,将传统音乐与中医治疗融合,展现跨界创新思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负责人廖良通过视频演示,系统讲解外治法操作要领与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员“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深度研学:小班实训+专题授课,技法与科研双向赋能
10月21日,培训聚焦“技法精进”与“学术深化”。上午的分组针灸实训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学员分批次观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韦企平、孙艳红、廖良、夏燕婷、郝美玲等老师的针刺演示,每位学员均可清晰观察手法细节,针对性解决学习疑问;下午课堂上,韦企平教授从韦氏眼科源流讲起,梳理流派发展脉络,系统解读中医眼科特色诊疗思路;夏燕婷老师则结合视频演示,将抽象的特色针刺手法具象化,帮助学员掌握核心技艺。


10月22日的收官培训更具深度:门诊分组实训中,学员不仅观摩操作,更亲身体验睛明、上明等关键穴位的针刺感受,通过“实操体感”强化穴位定位与针刺要领记忆;夏燕婷进一步开展针刺手法深化培训,讲解增强针感的进阶技巧;孙艳红以《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针灸治疗眼病的临床应用规律及现状可视化分析》为题,用大数据揭示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廖良则针对中医眼科科研难点,结合案例剖析科研体系构建思路与针灸实验设计方法,为学员临床与科研双向发展提供指引。


传承创新:东方医院搭平台,中医眼科焕新机
此次培训不仅系统传递韦氏眼科针灸与外治法的技艺精髓,更以“传统与现代融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模式,让古老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作为韦氏眼科流派传承与发展的核心阵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通过此次培训班,既践行了中医眼科技艺推广的使命,也搭建起跨地域学术交流桥梁,为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提升注入动力。未来,医院将继续依托韦氏眼科流派深厚底蕴,打造更多高质量传承培训平台,推动中医眼科学成果跨越地域界限,惠及更多眼病患者,在守护人民眼健康的征程上笃定前行,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东方力量”。
文/夏燕婷 孙艳红 李沛君
图/眼科
审阅/赵海滨 曹俊岭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5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