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学术动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医脏腑康复中心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医特色康复技术理论与应用学习班

发布时间:2025-10-27
字号: + - 14

2025年10月26日,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办,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北京整合医学学会中西医融合康复分会联合承办的“第一届中医脏腑康复中心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医特色康复技术理论与应用学习班”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作为北京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项目编号:202502250006),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中医康复发展新篇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嘉麟担任大会主席,王嘉麟在欢迎辞中表示,本次会议将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脏腑康复理论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王嘉麟.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分院区执行院长柏立群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医药在康复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他强调,东方医院将继续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加强脏腑康复学科建设,推动中医特色康复技术标准化、体系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

柏立群.jpg

北京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宗衡在致辞中表示,中医康复事业正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他呼吁广大同仁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深化理论探讨,促进技术交流,共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西医融合的康复医学体系,为推动中医药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大会合影.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二七院区综合办主任贺立娟、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邢佳共同主持会议。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董继革主任医师以《全院临床康复一体化,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入探讨了康复医学与临床各科室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董继革.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宗衡主任医师在《外踝扭伤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报告中,系统介绍了中医正骨手法、中药外治与现代康复技术的有机融合。

李宗衡.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徐翠副主任医师分享了《胞宫承托之道:四维一体盆底康复理念》,从中医“胞宫”理论出发,结合现代解剖与生物力学,提出了一套集评估、治疗、训练与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女性盆底康复新策略。

徐翠.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肖京主任医师在《动静之间,重塑健康:导引功法在功能康复中的价值重估与临床应用》中,重新诠释了传统导引功法在现代慢病管理与功能康复中的独特作用。

肖京.jpg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武亮主任医师围绕《幕上和脑干脑卒中患者咳嗽功能重建技术》,系统介绍了卒中后咳嗽反射评估与呼吸功能训练的最新进展。

武亮.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王康副主任医师在《振腹推拿在筋伤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中,详细讲解了振腹推拿的操作要领及其在胃肠功能紊乱、失眠与慢性筋骨病中的综合应用,展现了该手法在临床中的广泛适应性。

王康.jpg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郑入文副主任医师以《以ASD为例探讨杨甲三教授调神针法的运用》为题,深入解析了“调神针法”在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情绪行为问题方面的临床价值,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中医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郑入文.jpg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杨远滨主任医师分享了《脑损伤后疼痛的康复处理》,系统阐述了脑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规范化康复管理路径。

杨远滨.jpg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马迎春主任医师在《智慧诊疗助力肾脏康复临床及研究进展》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肾脏康复评估、干预与随访中的创新应用。

马迎春.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谢瑛主任医师以《基于运动心肺指导下的心脏运动康复》为题,强调了精准评估在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方案中的核心地位。

谢瑛.jpg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刘惠林主任医师分享《神经康复中的应用—促通》,围绕神经康复中的促通技术,讲解其相关核心知识。

刘惠林.jpg

闭幕式上,贺立娟作总结发言。她指出,本次会议内容详实、交流深入,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价值,有效促进了中西医康复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与会代表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将会议成果转化为临床能力,共同推动中医康复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未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将继续秉持“中医为主、中西融合、优势引领”的发展理念,深化脏腑康复与特色技术研究,加强学术平台建设,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持续贡献“东方智慧”与“东方力量”。

文/杨魏壕

图/李秋祥

编辑/周丹袂

审核/王嘉麟 赵欣

审阅/柏立群 王乐 曹俊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