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聚焦】国生:杏林春雨润桃李,仁心妙手铸师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之言,穿越千年,于我,是悬壶济世之初的箴言,更是教书育人路上的灯塔。自2007年扎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我于“医者仁心”与“师者匠心”间砥砺前行。近二十载光阴,既在临床一线精研岐黄之术,更在三尺讲台传薪授业,承担《推拿学》教学与研究生指导之责。我深知,带教之责,非止于授业解惑,更在传递“大医精诚”之魂、锤炼“知行合一”之能、涵养“仁心仁术”之情、启迪“守正创新”之思。以“良师益友”为尺,以“合格传承者”为任,在“精诚大医”与“育人良师”的征途上,步履不息。
一、立德树人,精研教学:以匠心育杏林新苗
教学乃立身之本。自2008年初登讲台,“教师”二字便铭刻于心。面对《推拿学》这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我秉持“以经典为基,以实践为翼,以创新为魂”之理念,致力于培育懂经典、精技艺、善思考的新时代中医人才。

(一)深研内功,厚积薄发
“欲授人一瓢,先自蓄一池”,我深耕推拿学理,精进前沿,投身教学竞技,打磨技艺,曾获院级“优秀教师”称号、校级教学比赛临床高级组一等奖;2019年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2020年获院级“青年教学名师”称号;2021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22年获北京中医药大学“就业先进个人”称号,鼓励学子就业支援西部;2022年、2025年分别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疫情期间,探索线上教学新境,参与校“最美课堂”竞赛,于变革中锤炼“以生为本”之道。


(二)知行合一,手传心授
授课非止于言传,更重身教。如授“振腹疗法”,引学生入临床,亲施术于患者,观其效,察其应。忆有初临诊之学子,面对复杂病案茫然无措,我行“床边教学”,析其理,辨其证,授其术,终使其独立施治,获患者赞誉。此“手把手教、心贴心传”之法,有效弥合课堂与临床之鸿沟。
(三)启迪创新,潜能绽放
鼓励学子跳出藩篱,勇探未知。指导学生参与“天堰挑战杯”、“远志杯”等高水平竞赛,曾获2018年“天堰挑战杯”一等奖、“远志杯”二等奖;2019年北京中学生社会实践挑战赛一等奖。让学子于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报告撰写、答辩展示中,淬炼科研思维、协作精神与解决难题之能。
(四)凝练成果,薪火相传
注重经验总结与推广,融临床心得于教材建设。参编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伤科推拿治疗学》,担纲“十四五”规划教材《脏腑推拿治疗学》主编及《社区康复学》副主编,担任《振腹疗法》《振腹推拿(第2版)》副主编,为推拿教育体系添砖加瓦。并以“宫廷理筋推拿术的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斩获省部级科技奖励,融古法于新知,促传统技艺焕发时代生机。
二、医教协同,守正创新:以精诚促教学相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湛医术,乃立教之基,育人之源。我坚信,临床为教学之活水,教学乃临床之升华。
(一)博采众长,精进不休
深知医学日新,推拿亦需与时俱进。我勤学于全国及北京市推拿学术盛会,汲取八方智慧,更放眼国际,研习前沿康复技术,如深圳诺亚第运动康复拉伸、北京康复医院美式整骨及呼吸模式矫正,融现代理念于传统推拿,拓展治疗疆域。
(二)传承根脉,药术并重
拥抱新知,不忘根本。侍诊于骨伤名家孙呈祥教授、风湿大家朱跃兰教授之侧,潜心揣摩辨证思维与用药精髓。临证中“药术结合”,疗效倍增,如筋伤疾患,推拿辅以经验方,效如桴鼓。此宝贵经验,化为课堂“活教材”,令学子深悟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之妙。
(三)源于临床,用于教学
每一成功诊疗,每一疑难攻克,皆成教学之珍。我将典型病例、治疗心得、失败教训,及时转化为鲜活案例,于课堂、实习中与学生共研共思。此“临床反哺教学,教学促进临床”之循环,使内容常新,亦促我反思精进,臻于“教学相长”之境。
三、科研赋能,服务社会:以担当践时代使命
科研乃医学进步之引擎,教学深度之源泉。我潜心求索,力求以创新成果服务临床、反哺教学、奉献社会。
(一)聚焦临床,潜心求索
研究紧扣临床痛点,如振腹推拿调节2型糖尿病、抽动障碍、抑郁症等疾病,围绕推拿疗效评价、机制探索及新技术应用,主持完成校级课题两项、省部级管理横向课题一项,作为核心成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项目各一项,主持在研河北省部级课题一项,并助力科室推进多项校级课题。
(二)成果转化,学术发声
研究成果见诸高水平期刊。发表SCI七篇,于中文核心期刊发文40余篇,获发明专利一项。并在多种学术会议交流,现任中华民族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副秘书长等。行医之余偶有心得,亦乐于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之道,曾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首都杏林健康卫士”、“北京市科普专家”等称号。
(三)心怀家国,健康中国
深知中医药传承创新乃时代重任。我的医、教、研,始终紧扣“服务人民健康”之核心,皆为“健康中国”战略添力,为满足人民中医药健康需求尽瘁,指导学子社会实践获奖,正是引导其学以致用、担当时代之生动写照。
四、结语
近二十载寒暑,从医者到师者,身份流转,唯对中医药事业之赤诚与热爱如初,对“立德树人”之初心如磐。我将继续扎根东方医院沃土,以“精诚大医”自砺,以“育人良师”自勉。
愿为杏林明灯,照学子前行之路;
愿为古今津梁,承岐黄薪火相传;
愿为医道基石,筑健康中国之梦。
为育更多德才兼备之新时代中医药栋梁,为促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护佑人民安康,我将矢志不渝,奋楫前行!
文图/国生
审阅/赵海滨 曹俊岭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50067